导语
“心者人之主”,心神丧失,便会堕入恶行,带来灾祸。女娲娘娘的巧妙布局,暗中将九尾狐苏妲己安插在纣王身边,迷惑纣王,最终导致了无数的民众疾苦。朝歌城内,百姓的怨声四起,街头巷尾皆是哀嚎。纣王和朝臣们背离了理智与道义,最终,商朝的江山在纣王的暴政下彻底崩塌,28代君王的盛世一去不复返。
如果没有苏妲己及其姐妹的插足,历史的进程或许会大为不同。透过细节,可以发现女娲娘娘是背后的策划者,而冀州侯苏护也毫不犹豫地配合了这个安排,将自己的女儿送上了帝王之路。这一决定,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恶果。
女娲心机深沉,苏护却可能只是无心之举。但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展,作为父亲的苏护在女儿的迷惑下,逃不开责任。苏妲己与纣王的关系一步步加深,国家的灭亡也从这里悄然开始。作为父亲,苏护难辞其咎,难道他完全没有责任吗?难道这一切都可以归咎于他人的不当吗?或许,子不教,父之过的教训,正是对苏护最深刻的警示。
展开剩余80%有趣的是,苏妲己的所作所为逐渐让她成为了朝野的笑柄,除了纣王和他的一些臣子,苏妲己几乎成了人人唾弃的过街老鼠。坏事传千里,恶名远播,然而,苏护却依然选择充耳不闻,一心研究圣贤之书,置身事外。或许他不清楚真相,或许他早已知情,但未曾采取任何实际行动。到底是出于无知,还是漠视,苏护的选择似乎都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责任感。
以常理来看,苏护本应采取一些实际措施,作为父亲,他至少可以劝阻女儿苏妲己,呼吁她回心转意,回归正道。然而,苏护却并未采取任何行动。难道在他眼中,纣王与苏妲己的事宜已然变成了无法干预的国事吗?当纣王第一次要求苏护将女儿献上时,苏护愤怒至极,拒绝的言辞锋利。他曾一度决定拔剑自尽,甚至在北伯侯崇侯虎的威胁下,痛苦于是否要牺牲女儿的决定。
然而,苏护最终选择了袖手旁观,冷眼看着苏妲己一步步将纣王和整个商朝拖向深渊,而他本人,也转身投靠了西岐,成为了西伯侯姬昌的盟友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促使苏护作出了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呢?细思之下,或许这与苏妲己身份的转变息息相关。苏护的选择,或许并非完全没有谋划。
纣王的选秀,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苏妲己顺利登榜,成为当年朝歌城的花魁。皇家选秀,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现代的高考。然而,这样的结果对苏护来说,显然难以接受。他的女儿,注定将成为一颗被束缚在深宫中的棋子,成了权力的工具,被纣王玩弄于掌心。经过几番劝说与内心的挣扎,苏护最终妥协,将苏妲己送入宫中。此时,他也一跃成为纣王的外戚,身份发生了剧变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父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苏护和苏妲己不再只是简单的亲子关系,而是变成了“君臣”关系。这种剧烈的转变,使得苏护不得不面对新的身份和责任。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元春,从宫女到贵妃,也经历了类似的身份转变。她一度与父亲贾政的关系变得复杂,虽然她仍是父女,但更多的是臣子与君主之间的关系,礼节和礼仪的束缚让他们无法再像普通父女那样亲密。
同样,苏妲己从宫中贵人一路晋升为纣王的王后,她的身份发生了质的飞跃。无论是作为纣王的宠妃,还是王后,苏妲己与苏护之间的亲子关系已经被置换成了一个“王后与诸侯”的层面。在这种新形势下,苏护显然已无法对苏妲己进行有效的管教与劝导。
尽管如此,苏护依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与女儿保持联系。他听到无数关于苏妲己的恶行,耳闻她残暴、冷酷的所作所为,然而,作为一位远离朝歌城的地方诸侯,他的声音似乎微不足道。更何况,朝歌城的宫廷制度层层设防,纣王并未召见他,他就无法亲自前往,更不能随意指责自己的女儿。
这一切,已经超出了苏护的掌控范围。他虽然心有不甘,但面对这样的局面,他无能为力。即便他再想回去教导女儿,但苏妲己如今已是权力的象征,父亲再想像过去那样指挥她,已是痴人说梦。
在后来的事件中,苏护亲眼见证了苏妲己的恶行,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乖巧、懂事的女儿,而是变成了另一个人。当苏护得知,朝歌城内的谣言四起,听闻比干和黄飞虎等人的指责,他终于开始意识到,苏妲己已经不再是他的女儿,而是一个被妖力操控的狐狸精。她的所作所为,不再是一个普通人的行为,而是超出了任何常理的疯狂。
苏护从苏妲己身上的种种变化,逐渐意识到她已经不是自己女儿的事实。随着这些线索逐渐明朗,他终于认清了苏妲己的真面目:她已经被狐狸精的妖力替代,原本的苏妲己早已不复存在。面对这一切,苏护感到深深的无力,最终,他选择了沉默和放手。
故事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。纣王和苏妲己的恶行让他们成为了众矢之的。苏护此时无力改变一切,而西岐的崛起,已经预示着商朝的灭亡。苏护心知,女儿的恶行已经成了商朝覆灭的催化剂,他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某种隐秘的利益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